•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专家组反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意见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李梦如、罗蒙佳、孙宇、程虹、潘玺、陈雪宁 日期: 2018年04月13日 14:56 点击:

4月8日至12日,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进校前,专家们认真审读了学校的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有关资料,撰写了审读意见,确定了考察重点,拟定了现场考察计划。进校考察期间,专家组召开了评估工作预备会和见面会,听取了周泽扬校长关于评估工作的补充说明报告,考察了大学城、沙坪坝、北碚校区的教学楼、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设施和条件;深度访谈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和教师共419人次,访谈学生111人,电话访谈毕业生15人;走访了所有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及附属机构,走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就业基地1个;召开各类座谈会32场;听、看课75节,查阅164门课程7279份试卷和41个专业2643份毕业设计(论文),并查阅了有关支撑材料。

4月12日下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意见反馈会在我校校友会堂音乐厅召开。专家组全体成员,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副书记、副院长张东,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蒋后强、高教处调研员闵权、财务处副调研员田静,以及我校党委书记曾礼,校长周泽扬,党委副书记龚燕,副校长杨新民、陈志军、杨如安、陆远权、董景荣出席会议。会议由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主持。

刘川生代表专家组介绍了此次审核评估专家组开展评估工作的整体情况。专家组认为,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切实贯彻评估精神,认真开展自评自建,不回避矛盾与困难,从18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及改进措施,“以评促建”效果明显,教学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各项建设与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既形成了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环境优美的优良育人环境,又形成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及鲜明的师范教育特色。

专家组认为重庆师范大学办学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合理、教学中心地位稳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培养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有较好的适应度;专、兼职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较好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有较高的有效度;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有较高的满意度。

刘川生组长代表专家组从六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成绩:

一是办学定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巩固。学校办学方向正确,办学思路清晰,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在服务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跨越发展,办学成果显著。学校与时俱进、适应需求,确立了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努力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学科优势和特色,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学校以需求为导向,确立了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校的发展实际。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导向教学、财力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体制机制,制定了系列激励制度,营造了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有力,教学投入稳步增长,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坚持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的理念,外引内培并举,实施“博望学者计划”“132引智计划”“111培育计划”,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较好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建立了系列激励制度,设立金牌教师奖、教学名师奖、教学优秀奖等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学校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占比高且逐年增长,并建立“定额划拨”与“专项保障”相结合的教学经费分配机制。学校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拥有一批国家级、市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坚持开门办学,积极引入校外办学资源,与沙坪坝区等多个地方政府、行业单位深度合作,建成9个专业共建项目、40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不断的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三是培养过程规范,教学改革务实,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要素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且落实较为有力。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改革五大工程”,注重依托项目开展改革计划、建立制度保障改革落实。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分类培养、非师范专业应用转型、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协同培养等培养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特色实验班和国际联合培养实验班;不断完善学分制、主辅修制,建立能力认证免修制。学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多层次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四是思政教育不断强化,学风建设持续推进,招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构建了集青马引领、典型示范、党员承诺、实践求真、朋辈互喻于一体的“五维同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加强思政教育组织领导、优化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强化思政教育专门力量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全参与、活动全覆盖、成效全受益,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学校强化学风建设,实施优良学风提振计划,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动态调控招生计划,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构建“全员参与、全面服务、全情投入”就业工作机制,设置“就业质量奖”,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质量监控措施有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构建了以四条主线(行政检查、专家督导、学生反馈、专项评估)、六个环节(确定目标、建立标准、督导评估、收集信息、反馈处理、调控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措施较为有力,保证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服务地方意识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成效较为明显。学校高度重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分类建立了科技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帮扶等社会服务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牵头成立重庆市教师教育发展联盟、重庆市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成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6个市级培训基地、6个共建学院、4个孔子学院、4个市级众创空间、56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地方效果比较明显。

刘川生代表专家组就我校如何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应用型人才培养尚需加强;二是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需要优化;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需要进一步吻合;四是优质课程及相关资源偏少,实验教学配置不够平衡;五是服务学生的发展工作仍需提升,合力育人需要强化;六是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专家组成员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长春师范大学校长刘春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吴卫光、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王鲁男、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曾孝平、西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吴能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校长周迎春、重庆劲力酒店总经理李亚丽,本着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实现发展的目的,从突出问题导向的角度,分别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教学质量和教学制度的保障、现代化及信息化教育的改革、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反馈评估意见。

周泽扬校长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他表示,专家组反馈的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意见,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又鞭辟入里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我校下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对未来我校办学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代表学校郑重表态:一是专家组给予学校的表扬和肯定,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本科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二是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是我们进一步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切入点;三是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进一步破解本科教学工作难题的着力点和工作抓手;四是专家组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遵循和努力方向;五是专家组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榜样和示范。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发表讲话。他围绕如何把专家们提出的问题整改好、把建议措施落实好,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落实整改任务;二是围绕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四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五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表示,市教委将在各个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他希望学校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提振精神,凝聚力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专家的真知灼见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中,以双一流建设为动力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我校处级领导干部,相关职能部门科级干部,教务处、学生处、招就处全体工作人员,各学院教科办主任,各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参加意见反馈会。

                                                                              (摄影:邓桂华)

编辑:毛宇、李若岩   图片编辑:邓桂华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