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专题宣传 > 正文
【走基层•看就业】初等教育学院:为培养优秀小学教师深耕细作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罗维、李然 日期: 2015年10月09日 08:58 点击:

“领路联盟”、“一二课堂联动”、“111221”实践模式……这些新鲜的词汇都与我校初等教育学院强化师范生技能、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有关。为了解具体情况,记者采访了我校初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洪。

“近三年,我院每年的平均就业率都在95%以上,在我市主城九区成功就业的人数达260余人。这都得益于我院为促进就业所采取的系列举措。”周洪副书记说道,“其中,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南开小学、树人小学、人民小学、新桥小学、森林实验小学、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中华路小学等重点小学都有我院的毕业生”。

领路联盟指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就业服务工作中,该院努力寻求工作方式创新。学院通过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创新工作团队——“领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联盟”(以下简称“领路联盟”),建立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辅导员、专任教师以及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团队,健全全员参与的“常态化”就业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领路联盟”秉承“拓宽就业视野,增强创业意识,诚心服务同学”的宗旨,以“知识引领辉煌职途,理想点亮灿烂人生”为理念,致力于充分宣传就业信息和政策、提供考研辅助、传递就业创业观念及技巧,协助学院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对此,周洪副书记介绍,“领路联盟”在做好日常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还会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就业意向调查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调查。另外,“领路联盟”通过组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指导、模拟招聘会、就业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领路联盟’的建立,让学生在参与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学习和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方面的技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周洪副书记如是说。

一、二课堂联动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周洪副书记谈道,“初等教育学院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工作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就自然落到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身上”。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学生工作体系,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学业能力培养平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就业能力培养平台等。

多年来,初教院以“第一课堂”为基础,不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实、延展“第一课堂”。

学院长期坚持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在培养师范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强调锻炼和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并能在保持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基本具备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研等综合素养。”周洪副书记表示。

“教育活动化、活动育人化”是初教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体体现为:年年有大型活动(元旦文艺汇演竞赛、书画大赛、师范生全能竞赛、合唱比赛、英语晚会等),期期有重要活动(寝室文化节、‘行知杯’辩论赛、‘缙云杯’排球赛、演讲朗诵比赛、读书分享活动等),月月有主题活动(主题班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升旗仪式等),周周有素质拓展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培养训练等),天天有实践训练活动(能力一刻、写字课、‘三字一话’训练等)。

“这些活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践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教育训练模式,体现了开展活动学生全参与、素质培养学生全覆盖、能力素质学生全提升的‘三全’育人格局,切实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周洪副书记谈道,“每个学生都有上台锻炼的机会。舞台表演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其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我院学生一直以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为用人单位所称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初等教育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现任重庆市副市长谭家玲、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最美乡村教师”曹瑾、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王洪英,以及目前我市主城区大部分小学的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等。

强化师范生技能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作为有110年深厚历史的小学师资培养学院,我院一直将强化师范生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培养理念,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原则,致力于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小学教师。”周副书记表示。近年来,初教院作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优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召集专家,集体研讨并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彰显理论基础、突出实践导向。学院结合小学教育和各学科特点,开设了教师基本技能相关课程,如普通话课、书法课、音乐课、舞蹈课、形体课、教师口语课等。此外,学院分学科方向开设了教师专业技能相关课程,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书法的教学法课、教学设计课和教学技能训练课等。

二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院制定了不同的训练主题和目标。学院为大一、大二学生配备了固定教室,要求他们每天在早上7:50-8:20进行早自习(早读),下午6:45-7:00进行“能力一刻”训练,晚上7:00-7:25进行“三笔字”训练;同时,安排高年级学生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指导,并实行学生会检查的管理模式。对于大三的学生,学院安排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课后进行专项技能的自我训练和考查。

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学院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特点,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和展示活动,提升学生的师范生技能。例如:学院一年一度的新生演讲比赛、“五四”演讲比赛、少儿故事王大赛、儿童诗书画大赛、书法楹联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师范生五项全能比赛、最美园丁技能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

四是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学院以“综合培养、全程实践”为理念,实行“111221”实践模式。所谓“111221”实践模式,即学生从第二学期至第七学期,每学期到一线小学分别进行为期一天、一周、一周、两周、两周、一学期的专业观摩实习。

初等教育学院2010级学生黄晓妮,毕业后顺利签约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回忆大学生活,她感慨道,“不管是班级的‘能力一刻’、学院的文艺汇演、学校的专业技能展示还是参加国家级比赛,我都能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编辑: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