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专题宣传 > 正文
【走基层•说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周婕、刘佳慧、罗维 日期: 2016年11月24日 09:04 点击: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自立项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来,经过3年建设,该课程已在网络上建设了较为系统的学习资源,广受师范生欢迎。截至10月中旬,在线进行系统学习的学生近800人,学生在线发表学习笔记28053篇。为了解具体情况,近日,记者采访了该课程负责人、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仲秀英。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以‘育人’为出发点,重点进行数学教学设计的原理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设计实践案例的反思。”仲秀英教授介绍道,“此外,网络资源与教材资源、动态资源与静态资源的互补,使得线上线下的知识分享与交流更加频繁,‘实践与反思’模式得到真正落实”。

“课堂上,老师列举许多典型案例,并以关键性提问引领我们各抒己见,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教学。”我校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第六届东芝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获奖者杨媛媛,对记者这样说道。现在,杨媛媛是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校的教师,在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荣获全国小学青年教师白板大赛一等奖、全国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说课大赛一等奖。

课堂实训化,实现职前、在职教育的一体化

仲秀英教授表示,该课程在设计课程时从中小学课堂实际出发,让学生观摩数学教学设计过程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前期,我们还做了大量调研,专门了解现在哪种授课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进行模拟授课,并在课堂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小结等环节说明设计理念,反思教学设计中每一版块的理论依据。“我们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前我们的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现在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仲秀英教授解释道。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该课程还邀请了一些中小学调研员和导师进行现场授课指导,并针对学生的教学设计提出相应意见。

资源多样化,注重动态和静态资源的有机结合

据了解,该课程的学习资源已全部上传到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栏目中。其中,既有教师提供的以文字等静态形式呈现的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和学习考核评价等,又有课程团队教师的教学录像、中学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动态资源。此外,学生搜集、撰写、实践操作的案例资源和参考资料,以及课堂上学生关于案例分析的观点等,都是庞大学习资源库的一部分。

仲秀英教授解释道:“教科书、网络资源等静态资源可以随时学习,但需要老师创建问题情境,否则学生很难领会其真正内涵。”尽管动态资源要求高,需要老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存储量,才能更好地“把控”课堂,但仲秀英教授表示,该课程从来不用固定教材。因为课程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所以老师也会及时更新教学设计。

团队开放化,融入高校、中学一线教师的通力协作

仲秀英教授介绍道,从全国范围看,在本科阶段独立开设《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的高校很少,目前仅有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我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我校该课程配备的师资力量较强,团队中五位核心成员均是研究教学设计领域的行家。

该课程的教师团队不仅有五位核心成员,也包括其他高校的专家、中学一线教师、教研员等。对此,仲秀英教授解释道,“为了实现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我们邀请巴蜀中学熊炳章、南开中学申燕、大渡口教研员廖帝学来校做讲座和授课,他们都是具有重大赛事获奖经历或科研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老师或教研员”。

成果多元化,凸显课程建设实效

“该课程在建设完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果。团队成员的凝聚力、科研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和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同步呈指数递增式增长。”仲秀英教授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数学概念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结束时,仲秀英教授要求学生利用该单元知识对高中知识“圆锥曲线”相关概念进行教学设计。同学们自由组队建立合作小组,通过折纸活动分别完成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引导学生通过折纸观察哪些是变量和不变量,同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仲秀英教授如是说。

“同一品牌的饮料,很多人都认为大瓶装比小瓶装相对合算,真是这样吗?”采访过程中,仲秀英教授抛出这个问题。针对该问题,学生杨媛媛的成果作品《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通过建立函数及模型,证明有时候大瓶装的单位价格更贵。“这是因为数学函数在不同区间可能有不同的单调性,函数在定义域内可能有多个极值,函数极值不同的点涉及不同的区间。”仲秀英教授解释道。

仲秀英教授表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不仅教学技能得到提升,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她介绍道,在给学生讲授用概念形成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设计时,其中一个学生深受启发,与老师共同研讨、撰写论文《举三反一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据悉,得益于该课程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素养得到较大提升,并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2008级学生杨岚和陈超是2011年参加东芝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的两位选手。本科还未毕业时,杨岚就被重庆八中选为顶岗教师。在2011年东芝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陈超获得全国第六名的佳绩,本科毕业后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还在呼和浩特最好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任教。即将毕业的2013级学生刘军军、戴倩、黄英、李思源等也已和南开中学、重庆一中、育才中学等著名中学签约。

编辑: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