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术新闻 > 正文
“光明讲坛”再次走进重师:张中宇教授畅谈《诗经》的经典地位和现代价值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吴梦、万大勇、余华尊 日期: 2016年05月13日 16:52 点击:

5月12日,《光明日报》品牌栏目“光明讲坛”再次走进重庆师范大学。我校文学院教授张中宇受邀作题为“《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的讲座。《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光明日报》“光明讲坛”主编刘茜、《光明日报》重庆记者站站长张国圣、《光明日报》记者陈鹏、我校副校长陆远权及我校文学院和历史与社会学院300多名师生参加讲坛。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洪主持讲坛。

讲坛开始前,陆远权副校长对主讲嘉宾张中宇教授作了介绍。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谈到,《光明日报》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连接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创办于2006年的“光明讲坛”聚焦名家学术成就、学术观点,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他期待和大家一起感受一次“思想的盛宴”。

随后,张中宇教授就《诗经》的经典地位和现代价值作主题讲座。他列举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心翼翼”等《诗经》中“富有活力和凝聚深厚文化内涵且十分精辟的成语”。他指出,根据统计,出自《诗经》原文和《诗经》诗句经过简化形成的成语就有150条以上,这意味着平均每2首诗就有1条成语,留下了许多今天仍然鲜活的语言形式及其承载的文化意绪。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仅有的,即便《全唐诗》或精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无法超越这样的典范水平。

在《诗经》的编订问题上,张教授谈到,《诗经》三百篇,作者大多不可考,而关于它的编者究竟是谁,学界的争议也颇多,但整部《诗经》的编撰工作的确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探讨《诗经》的思想与艺术价值的过程中,张教授认为《诗经》中主要有两大题材对后世具有宝贵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是《诗经》对当时社会政治、征战徭役、经济活动都有细致、深入的描绘,具有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学价值。例如,《召南·甘棠》中描述了贤臣召公面向百姓公开处理政务的情形,可以体现出西周早期亲民爱民的政治风气;《豳风·七月》描写周人终年劳作、艰苦度日的境遇,反应了那个时代农业生产的全貌……张教授指出,周人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的强大社会功能,对贤良能臣深情弘扬、对是非价值作出明确判断、对丑恶则作出严厉的批判。

二是《诗经》描绘的周人多姿多彩的情爱婚恋,以及乐观、坚韧的品格,这为当时以及后世树立了重要的社会典范。张教授对《周南·关雎》中平等、自由的恋爱模式予以极大的欣赏,他谈到,婚恋观念的转变正是历史进步的一个缩影。再如《卫风·氓》的内容题材与《孔雀东南飞》极其相似,但结果的迥然不同凸显了周人乐观、豁达、包容的心态。

此外,《诗经》里还有史诗、祭祖祭神的颂歌、哲理诗、宴饮诗等,丰富的题材拓展了诗经的宽度、广度,多维展示了它的选择与倾向的进步性。

谈到《诗经》的重要影响,张教授表示,首先,周代“诗人”们对历史进步的高度敏感,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对丑恶的严厉批判,从先进的文化层面夯实了周代近800年的基业。《诗经》从来不是个人内心的狭隘抒写,而是时代风貌的深情展示,甚至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推力。这说明《诗经》在内涵层面具有典范意义。其次,《诗经》开创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正是由于对社会、民生的强烈关注与深情且精心的抒写,数千年来,《诗经》赢得了社会和读者的推崇及巨大的声誉。

在讲坛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张教授热心地为学子们解疑答惑。在回答重师新闻网记者关于学习《诗经》对新闻从业者的现代价值的提问时,张教授谈到,《诗经》对历史的进步和现实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判断,有所写也有所不写,其中的文化意蕴充满了正能量,影响着历代人。做新闻也是这样,选择什么方式报道、从哪一个角度报道才能给人以深刻认识、让人能体味其中的韵味,都值得新闻人思考。

最后,陈洪部长在总结讲座时谈道,张教授的讲座,给人几个方面的启迪:一是只有走进经典,才能感受其中的魅力,这要求我们要学好古典文学;二是《诗经》来源于生活,只有走进生活、社会和实践,才能领略现实和时代的伟大;三是过去即历史,历史给人以启迪,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从经典中得到收获;四是做好文学必须耐得住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感受经典带来的美。

讲坛结束后,校党委书记邓卓明陪同刘伟副总编辑一行参观了校史馆、博物馆、标本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

 

2013年6月25日,《光明日报》“光明讲坛”即走进我校,举办了“三峡文化及其特性”的学术报告,《光明日报》整版报道了李禹阶教授关于三峡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光明讲坛”此次再次走进我校,也是对我校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等领域取得的特色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

                                                                (摄影:解小雪)

编辑:王军、李若岩   图片编辑:邓桂华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