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科建设 > 正文
【聚焦学科建设(17)】中国现当代文学:找准方向 突出特色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李涯琪 日期: 2011年05月05日 10:30 点击:

我校“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正准备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学科建设重在扎实的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要找准自己的方向,突出特色。”该学科带头人、文学院教授周晓风日前对记者说。

 “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近五年来发展优势明显,在西部地区高校处于先进行列。”周晓风认为,该学科今后要打通语言与文学、古代与现当代、中国和外国的学科壁垒,按照一级学科的思路进行建设。

找准方向,明确定位

周晓风介绍,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确定了该学科“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这一主要研究方向,并推出了《20世纪重庆文学史》、《重庆抗战文学新论》等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在全球化视野和国家文学一体化背景下注重研究不同区域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既是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视角的拓展,也是对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的直接切入,具有丰富的理论阐释空间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我校该学科在“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起步较早,自1980年起开始研究重庆抗战文艺。21世纪以来,该学科成立了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并连续两届主持了全国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学术会议。

“作为战时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抗战文化资源,在今天更是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建设意义,而且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将发挥积极作用,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周晓风介绍,以该学科为支撑力量的“重庆抗战文史研究中心”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以重庆抗战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重点学科建设要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周晓风介绍,高校学科建设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找准自己的方向,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三是提供人才引进的政策保障。

自该学科被批准成为“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经费20万元,加上学校的配套经费和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使该学科整体实力在西部地区处于前列。

针对目前普遍关心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周晓风认为,“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一定要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如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已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以该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不久前也已获得教育部批准通过。(记者李涯琪)

编辑:王军, 付冬生, 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