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文库 > 正文
提档升级在行动 内涵发展大家谈
来源:重庆师大报2013年393期3版 作者: 日期: 2014年10月14日 16:38 点击:

提档升级在行动内涵发展大家谈

 

 

编者按:新学期干部大会上,学校提出了打造内涵发展“升级版”的目标。会后,各单位紧紧围绕“内涵发展”认真探讨,积极查找问题,寻求改革新路径。 1117,我校召开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会。会后,各二级单位积极响应,认真梳理,将相关内容完善到《班子整改方案》和《三年履职计划》中。“内涵发展”“提档升级”已成为我校本学期的“热词”。上期,本报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社会服务五大“维度”分析了我校如何深化内涵建设的具体路径。学院领导及师生层面如何理解学校“内涵发展”?如何立足本职,助推“提档升级”?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来自他们的声音,全方位了解学校内涵发展新战略。

 

 

“同心协力”二级学院齐参与

 

  张全之(文学院院长):听完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会上周校长的报告,可谓是“深有触动,有喜有忧;全力发展,刻不容缓”。喜的是我校在近年来始终保持上升的发展态势,在39所师范类院校中的排名不断提升。忧的是在“申博”等工作上的发展却略为迟缓。以文学院为例,目前存在高水平论文少、国家重点和重大项目暂未突破、教学成果获奖的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在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下,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五个申博方向的重点和定向投入;在支持优势学科(如抗战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相对薄弱的方向,并在师资上加大人才尤其是申博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人才培养上,以即将启动的“博雅人才培养计划”为平台,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优秀人才。跟台湾建立“渝台研究生学术论坛”,带动和鼓励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热情。

  刘军(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我院广泛开展“摸清家底”的调研学习活动,通过梳理相关内容,进而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学院在科研方面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发展,不仅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多次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目前学院已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点、八个二级学科点。今后学院还将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申报应用研究所,召开学院层面内涵发展专题会,打造高质量的科研团队。此外,学院借获得“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契机,组建学生创新实验室,学生通过参与老师们的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技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冉久飞(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校长的专题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家底”、找准了差距,解决了“提档提什么”“升级怎么升”的主要问题。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都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学的重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学生工作则是培育可靠接班人,两者相得益彰。物电学院学生工作要提档升级,必须结合实情,找准合适的路子。时代在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工作在顶层设计、方式方法、能力技巧上不断调整,更好地达到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对此,辅导员队伍必须“升级”,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如继续推进学院“辅导员论坛”,支持辅导员学术研究的思政专项课题,保持和加大辅导员到市内外参加理论培训的支持力度等。

  吴健(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体育学院作为我校艺体类学院之一,正通过建设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来丰富校园文化,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在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加强专业课培养的同时,带动大家学习本院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通过预选代表队和参加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针对下一步学院学生工作的“升级”,学院将紧紧围绕“专业技能追求卓越,人文素养追求完美”这一理念。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修改培养方案、加大专业老师教学投入力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习惯养成,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

 

统筹规划职能部门重特色

  杨光平(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升级”,将对学校内涵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近年来,信息技术中心致力于数字校园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也通过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光影网视、高校联盟的IPTV等数字媒体学习资源,通过校园一卡通平台为师生生活提供便捷服务。然而,数字校园不光要“建好”更要“用好”。由于部分师生的信息观念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导致部门有些工作推进较慢,效果不明显。我们期待与大家在信息技术对改进教学和管理的作用方面达成共识,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陈兰(校工会主席):工会是校党委与一线教职员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打造内涵发展“升级版”的背景下,工会的工作重点是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内涵发展建设中去。为此,工会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努力提高我校教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工会在近期开展的职工礼仪系列培训;二是引导我校教职员工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为我校内涵发展建设做贡献;三是采取广发倡议书等形式号召广大教职员工积极献言献策,努力为我校内涵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凝心聚力全校师生同期盼

 

  晏清才(教育科学学院老师):本次参加内涵发展推进工作会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们而言,可谓受益匪浅。会上,周校长通过列举实例、横纵对比、详细精确的数据分析,明确了重师同各兄弟高校相比的优劣势,给人的感觉是震撼。会议让我直接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态势,看到了学校在新时期打造发展“升级版”的美好前景。这次老师们直接参与到学校内涵建设的推进会中,有利于教师们在重师整个大环境里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有利于教师们更好地立足本职,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刘俊男(历史与社会学院老师):一名教师,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培养学生的基础上,也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自身内涵。我作为史学及考古学教学科研工作者,要加强理论修养,重视证据,强调创新,通过优秀的课题研究扩大本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我个人认为,一是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激励教师的目标;二是要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处理好和谐与竞争的关系,团结广大教职工;四是要争取早日建立博士点。我相信我们重师明天会更美好。

  任毅(校学生会主席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本学期初,学校提出了打造“内涵发展升级版”的要求,这有利于我校更有成效地实现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学生会作为我校不可或缺的学生组织,将更加深入地做好组织建设,开展长效型、实效性的工作,真正做到跟学校建设和发展融为一体。近几年,学校在科研、人才队伍、后勤管理等方面的举措,都体现了对学生群体的重视。学生们身为学校一员,更要关注学校的发展,丰富学识、锻炼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学校“提档升级”献策和出力。

  黄桂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会长政治学院2011级本科生):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会、校党委中心组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让每一个重师人见证着学校从未停息的发展脚步。作为我校“优秀社团”之一,我们发挥本专业特长,以宣传时政和反映舆情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建设,这学期协会特别策划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学习贯彻活动,并举办读书报告会、征文比赛等,旨在提升同学们的政治素养和时政敏感度,增强主人翁意识。

(记者尧月王邴辉赵超越蒋雪) 

 

拓宽视野,搜索内涵建设“金点子”

 

  从去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再到今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两年来,中央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政策逐步完善,各大高校及专家学者们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拓展。

  胡志范(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内涵建设,应该注重或致力于这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要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要致力于管理体制创新;四是要注重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五是要致力于质量提高和突出学校特色;六是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黑龙江教育》

  李海宣(前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当高校建设重心转向内涵发展之时,应该用大学文化建设来引领。通过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克服大学发展中存在的功利性、趋同性、合力和活力不强等现象。要把大学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体现在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建设富有品味的校园风貌上。  ——《视点》

  梁建华(绵阳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老师):高校党校要发挥阵地作用和熔炉作用,坚定学员理想信念,提高学员质量,必须实施内涵式教育,这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是组织发展工作的核心要求。高校党校内涵式教育就是要坚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树立以学员为本的理念,做到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员,用丰富的形式吸引学员,统筹协调,全面提高学员质量和能力,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而服务高校发展大局。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东北师范大学政策研究室:以“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主要是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分别代表着一所高校的“高度”、“长度”、“宽度”。内涵式发展是一种“长、宽、高”三个维度上的立体发展,“长、宽、高”的乘积就是立体的体积,体积越大,内涵式发展就越充分。  ——《光明日报》

(整理陈丹薇) 

编辑:张敬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