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重师】《中国教育报》:重庆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日期: 2015年09月09日 11:31 点击: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国培计划”实施5年来,重庆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高效国培为导向,以创新培训方式为核心,以强化质量监控为保障”的思路,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培训模式,很好地起到了实施教师培训的示范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国家级别和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创特色、树品牌。现已拥有国家教育部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资质,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市级培训基地。2010—2014年学校先后承担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102项,其中教育部门示范性项目24项、中西部及幼儿教师项目78项,培训教师6800余人。2014年在教育部门国培示范性项目、中西部及幼教项目评估中获得4个第一、2个第二,所有项目类别均获得了满意度排名前十的优异成绩。学校多次被评为“重庆市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及“国培计划先进集体”。

完善顶层设计  健全组织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国培计划”,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成果确保国家级别培训质量实现最优化。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师培训学院院长为副组长、各承办学院院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各学科教学保障和后勤保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有领导管,有专人抓,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了学校、教师培训学院、承办学院三级培训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切实保证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国培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使国培项目实施与管理有章可循。学校不但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而且还专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承办学院的积极性。教师培训学院代表学校做好统筹协调、质量监控、资料整理等工作。各承办学院也成立专门的国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调研、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学员管理、跟踪反馈等工作。

优化培训内容  满足学员需求

学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基于现场、差异培训、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培训理念。在对培训学员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优化培训内容,以满足学员的实际需要。以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为例,我们对其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从结果分析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最想通过培训得到提升的前三项内容依次为:学科领域知识理念更新,领域活动与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研讨与反思能力等。在对大渡口区、城口县、巫山县、武隆县等地区的部分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后得知,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科学保教方面观念比较陈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有效性方面欠缺,重教学而轻保育的问题也相当突出。所以,学校确立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切实提高保教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紧密围绕这些主题进行。通过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讲解与多方位操作实践,从理念、操作、实践、评析(高校专家讲理念、实践专家讲操作,学员自主操作、师生共同评析)“四位一体”对幼儿园的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了重点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实效

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培训的实效。具体而言,在短期培训方面,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教师学科知识生成的逻辑路径,每个课程模块采取“听、观、思、研、议、行”六个阶段与环节协同完成,即听专题讲座、观实践基地、思教学行为、研小型课题、议成败得失、行实践推进,将主题讲座与案例分享相结合、现场观摩与反思共议相结合、案例交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研修实践与跟踪指导相结合,促进参培学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他教与互教的贯通,提升了培训的协同性及示范性。在置换脱产研修方面,我们深度融合“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反思研修”四个版块的多阶段培训任务,构建了“一中心,三开放,五结合”的培训模式。即以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需要,以提高学员的综合发展能力为中心;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的教师资源、开放的教学主体;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选修相结合,导师导学与学员专长选修相结合,案例剖析与互动研讨相结合;任务驱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正式学习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此外,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突出能力本位与参与式学习,着力推进基于教学现场的培训。实现了影子基地校的流动制,拓宽了学员的体验空间,满足了学员的多元需求。实现了依托高校学习理论,深入基地跟岗训练,重返高校反思提高,回到岗位实践示范的多阶段研修模式。在送教下乡方面,我们根据学员需求,将送教到各区县的培训项目调整为“高校集中培训+区县基地校实践研修”的培训模式,满足了学员感受高校校园文化的愿望,同时解决了请专家难等问题。

精选授课教师  打造精英团队

在培训师资队伍的选拔方面,采取内外结合、资源共享的办法,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主,整合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市教科院、西南大学、巴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三中、重庆南开小学、树人小学等学校的优质师资资源,既有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又有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或者教研员,其中不少是国家教育部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从结构上,进一步增加了实践型专家的比例,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都得到了很好的优化。这些专家名师形式多样的讲授深受学员欢迎。同时,在对一线专家的合作与考评过程中,经学校打造并向教育部门推荐的3名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全部入选教育部门第三批“国培专家库”,有力推动了高水平教师培训团队的建设。

构建评价机制  加强质量监控

为保障培训质量,学校采取多种评价手段,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根据教育部门的满意度调查指标,自行设计制作培训过程质量监控问卷,坚持对每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项目整改,实现动态管理。此外,学校专门制定了针对项目实施质量的奖励机制,鼓励承办学院积极参与“国培计划”,打造培训品牌。目前,我校建立了“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跟踪评价,全方位实施评价”的协同评价机制,实现了培训质量监控的全员化、全程化、多元化。为了落实训后跟踪,实施训后回访,我校将训后跟踪设置成整个培训的必要阶段,把训后跟踪经费纳入项目总经费预算,督促承训学院在项目集中研修结束后,主动回访部分参训学员,充分考察学员返岗后的成效。由于我校建立了长效的培训评价和监控机制,使得我校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培训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培训满意度名列前茅,受到学员、市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搭建研修平台  构学习共同体

为及时反映培训动态和相关信息,学校专门开发了“重庆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别培训计划专题网站”及时传达培训相关政策,更新培训动态,参加学员相互交流。2014年开始,我校还依托专业机构创建了教师培训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网络研修社区活动,规定学员必须完成相应的网络研修任务,经全面考核合格,方可结业。这些都为学员搭建了专业成长的研修平台。

学员本身是最大的资源,作为培训机构,善于挖掘这种资源,为他们搭建平台,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学员成长。比如,我们组织优秀学员为本专业本科生上观摩课、开展专业讲座、与本科生一起就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素养的形成方面进行座谈,以骨干教师成长的经验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引领,有效地对接了职前、职后师资的培养,有效地促成了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市教科院、区县教师进修学院等本土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培训合作。邀请一线名师、教研员为学员献课、一起开展研修活动,形成共赢的局面,让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看得见,让学员成为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身临其境。

塑造培训文化  打造重师品牌

经过多年的培训经验积累和长期注重培训质量,近年来,我校的教师培训品牌得以彰显。除了完成“国培计划”项目以外,我校还自主拓展了许多市内外教师培训项目,涵盖西藏、吉林、浙江、江西、河北、广东、四川等多个地区。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科学、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多个学科,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层次,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干部培训多个类别,实现中小学学科全覆盖。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主动走出去,了解区县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现状,设计更适合当地需要的培训,使重庆师范大学教师培训走向可持续性发展,塑造具有重师特色的教师培训文化,打造一流的教师培训品牌。  (2015年09月09日《中国教育报》第08版)

编辑: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