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中国教育报》:新理念 新方式 协同创新育人才——重庆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日期: 2017年09月20日 08:27 点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细落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切实增强教学活力和育人实效,成为重庆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式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

自2013年学校启动“1+2专题式教育教学改革”(“1”指专题式理论教学改革,“2”指实践教学育人改革和过程性考核改革)以来,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课堂内外和育人始终,逐步构建起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突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教育正能量和育人新活力的教育教学机制,取得积极的改革成效。

专题式理论教学改革:向教学组织形式转变要育人活力

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注重整体性创新性实效性”的改革理念,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专题授课制”。以前,一位老师一学期要精心准备5个不同的专题教学内容,上两个班,讲5次课。现在,一位老师一学期只需精心备好一个专题,巡讲10个不同的班级。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设置了“政治专题组”“经济专题组”“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专题组”“改革与发展热点专题组”“国际关系专题组”等5个不同的方向,将30余名教师划分到5个组,在每组遴选一名素质过硬的教师担任小组长,定期开展专题互动听课和集体教研活动,强化教师对于某一领域专题的深化研究和理论积淀,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在锻炼和体验中努力成长成才

学校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实践育人,根据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等不同专业背景,将全校17个学院划分为4个“学院团”,每个“学院团”拟定15—20个不等的调研题目供学生选择。每个学生小组选定一个调研题目,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学校每年10月将遴选的优秀研究报告汇编成册,作为实践教学优秀成果予以展示。

在扎实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大力拓展实践育人基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课堂搬进革命纪念馆,搬进企业工厂,搬到重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前沿,以“体验式”教育为主要途径,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学校每年组建学生实践教育考察团,学习考察重庆本地优秀革命传统文化、走访了解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让“立德树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每位学生在实践考察后,撰写考察心得,制作考察PPT,利用班团活动进行宣传展示,进一步扩大了实践育人正能量,实现学生的全过程、全覆盖培养。

过程性考核改革:强化“全过程”育人,拒绝“一考定终身”

在期末考核构成方面,形势与政策期末试卷成绩占40%,实践研究报告及调研考察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配套制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规定(试行)》《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专题式改革实施方案》《形势与政策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使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育人效果通过学生言行表现得到了正面反馈,让“立德树人”成效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重庆师范大学通过几年的艰辛探索,构建教育新理念、掌握教育新方法、积累教育新经验,使“1+2”专题式教育教学改革模式逐步趋于成熟,呈现出“课堂教学有特色、实践育人有亮点、立德树人接地气”的良好育人局面,实现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的“双提升”,走出一条符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实际、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的新路子。(《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20日第11版)

编辑:陈洪、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