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专题宣传 > 正文
【师·大先生】捧着一颗新来 不带半根草去——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获得者 张汉马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4年07月26日 18:46 点击:



张汉马,英籍华人,二级教授,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获得者,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有26年海外留学和任职经历,先后在英国著名植物研究机构John Innes研究所、IACR–Ro-thamsted 研究所和英国利兹大学任职,2012年入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氮高效分子机理、生长发育调控、水稻抗逆分子机理,在国际高水平期刊Science等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引用学者”名录。

砥砺凌云志,勇攀生科巅

    张汉马是一位知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有超过30年的研究经验,是第一位在英国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建立自己独立的研究小组的华人科学家。他长期从事植物氮营养和根系发育调控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张汉马与导师B.G. Forde教授一道率先开展植物氮相互分子机理研究,发现了硝酸调控根系发育的两条通路并克隆了这些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基因ANR1。他主持BBSRC、EU、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英国已经培养了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张汉马曾受到国务院、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等六部委邀请作为海外华人科学家和海外华人农业顾问参与了中国政府的第十个五年计划、2000年—2015年期间的农业政策咨询。张汉马还是欧洲氮代谢协会主席 (2003—2007)、第八届国际氮代谢会议主办人之一(2007)、全国第二届植物基因组学大会组委(2001)、武汉中英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组委 (2007)、《后基因组时代的植物氮代谢》一书的联合主编(2010)。目前,张汉马已经和多个国家的著名实验室/科学家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为BBSR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拿大NSER、欧洲分子生物学协会、欧盟基金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多个基金评审过项目,并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lant Cell,Plant J,Plant Physiology等十多家国际期刊评审文章。

潜心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创新

    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祖国,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牵挂。张汉马在远渡重洋时就立志回国效力,数十载初心不改,于2012年作为重庆市海外特聘教授加入重庆师范大学。入职重师以来,张汉马积极投身学校学科建设。他组建并获批重庆市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申报批准并建设完成植物环境适应分子生物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他作为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批准立项和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张汉马还努力将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所学传授给国内的学生们。在学生们眼中,张汉马教授正如他们的研究材料拟南芥一样,外表看起来是一棵平平无奇的杂草,但是小小的身躯却为科研事业奉献了巨大力量。30余年的教书生涯里,张汉马精于“授业”“解惑”,认真教书育人,把“传道”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更是学生科研路上的引路人。张汉马经常在课题组会上教育同学们:祖国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原创性思维和原创性研究成果,科研工作者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创性思维能力,争当创新型人才。截至目前,张汉马在我校已经培养了研究生 30 余人。在学生培养上,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学生有问题找他,他总是打开门笑脸相迎;当学生的实验遇到困难,他悉心教导,诲人不倦。课题上,张汉马总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质疑。同时,他还积极关心学生生活,尽全力解决学生的需求。疫情期间,张汉马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和家人团聚,选择独自留校照顾实验材料。

    张汉马生活简朴、廉洁自律,一辆自行车和一个黑色的背包就是他的全部行装。他认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修饰的,科研成果才是最好的装饰品。”心底无私天地宽,张汉马不求回报、淡泊名利,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和学生。




编辑:蔡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