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专题宣传 > 正文
“第一线”新闻专栏:与梦想同行 —— 大学生校园办农场 创业科研两不误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李文婷 日期: 2010年10月20日 10:16 点击:

在充满生机的重师校园,每天都上演着希望与梦想的故事。有这样一群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他们怀揣着创业理想,组建起一支生态农业创业团队,用双手开垦出一片面积达十亩的土地,形成了一个产销结合的大学生生态农业创业园。

迎接新挑战 “校园农场”应势而生

当前社会就业、考研形势相对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拓宽思路,发善主动创业的创新思维。我校生物协会负责人李盈环带领集结了一支具有共同理想的团队,雄心勃勃以大展身手。团队在综合了重庆大学城的发展趋势和重师大学城校区的建设形势后,挖掘出潜在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起学院的专业特色、学生特长,开始筹划建立一个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校园农场”。

在学校自主创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生命科学学院学院专业老师的倾力指导下,创业实践园于2009年9月正式进入紧锣密鼓的初期建设阶段。整个创业园由学院统一管理,生物协会主要负责。此外,创业园下设各个项目独立创业,目前主要有“园艺苗木”、“无公害蔬菜种植”、“杂交油菜制种”以及“药用天麻种植”四个项目在进行中。提起创业园的发展,李盈环的笑容里透露着坚定:“我们用心做好农场,最终目标是要将其打造成为集生产、销售、休闲于一体的营利性大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

办法总比困难多 雨过天晴是彩虹

去年9月,整个团队正式开始对创业园进行操作。大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生态园“开荒”,即翻耕土地。9月的重庆,秋老虎威力依旧猛烈,在偌大的荒地上,毫无经验的同学们有的手上磨起了泡,有的抵不住酷暑晕倒……但最后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大家用锄头开地,用砖头、水泥等砌好大棚,生态园正式种下了第一批蔬菜、苗木。 

从学校办公楼出发,要走10多分钟的田坎路才到两个蔬菜大棚。七月的蔬菜大棚里已经结出不少番茄,几名学生正冒着大棚里接近40℃的高温采摘。“热了一些,但这些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心里凉快着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品尝着刚摘下来的番茄,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神情。

从去年9月的土地开荒到今年7月 蔬菜大棚的丰收,生态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难。“从开始到现在,每当遇到困难,我都提醒自己,提醒我们的团队‘办法总比困难多’。”李盈环告诉记者,这句话是一直以来支撑着大家前进的强大鼓励,也促成生态园有了今天的收获。

年轻与活力将梦想故事上演

一个团队能取得的成绩与它本身的素质对等。毋庸置疑,这是一支绝对年轻的团队,他们有活力有激情,同时拥有对生态园视如己出的奉献心与超强的责任心。无论是指导老师、主要负责人,还是队员们,都为生态园的发展倾注了自己最大的心力。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小在城市里成长的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无公害蔬菜”项目负责人游燕刚进学校的时候也不例外,但校园农场的经历却让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上午到课堂上课,中午趁着午休时间去农场里转转,测量一下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下午上完课后又抽空到大棚里看看,这就是游燕、李盈环、吴江林等农场负责人的标准安排,而到了周末他们更是整天泡在大棚里,小心地护理着这些蔬菜瓜果和苗木。 

“付出才有收获,决不轻言放弃”是这支团队的精神信念。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和坚持下,生态园的各个项目进展都很顺利。今年,不仅萝卜、黄瓜和西红柿获得好收成并且成功地售卖外,他们还取得了在南瓜上嫁接黄瓜、油菜制种等专业实验的成功。通过一年的奋战,这支团队为创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找准了有利的发展方向。此外,小到花卉种植、草木培养,大到引进社会投资、迈向市场化道路,都纳入了李盈环团队的未来规划。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蓬勃发展,生态实践园将会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虽然未来的生态园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李盈环团队的努力下,生态实践园会越来越好。

   

 

编辑:刘清泉, 付冬生, 李若岩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