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科建设 > 正文
内培外引育桃李,平台模式强教研——一流学科生物学深耕细作谋发展
来源:生科院、研究生院、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易小莲 张园源 王丹钦 日期: 2020年08月29日 20:09 点击:

学科建设和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实力,当前,全校上下一心,精准发力,学科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作为川渝地区最早设立的三个生物学学科之一,我校生物学学科自建立以来不懈探索、深耕细作,在科研、育人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成为重庆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以及重庆市“十三五”一流学科。

人才强师资,骨干领发展

人才是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学科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国际一流人才,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生物学现拥有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4个,专任教师76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88%,2人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获得者和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达到35人次。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生物学现已形成昆虫与分子生物学、资源昆虫及其病原微生物学、比较生理学、植物生理生态学、鱼类寄生虫学、活性物质生物化学等六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拥有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现已建成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向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迈进。学科在昆虫分类与分子生物学、资源昆虫及其病原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

坚实教研平台,深化研学氛围

生物学科研发展主要在学术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努力攻关,力争在高水平的论文、专利和专著上取得突破。学科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12个,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科依托一流团队与平台积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近年来主持“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863”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主持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项目等国际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SCI论文220余篇,出版专著及发明专利近20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6项,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学科还将科研平台作为学生的实践园地,通过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提供教研平台,并成立“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设立“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参与科研创新过程,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创新培养模式,哺育栋梁之才

我校生物学学科已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研究生和全日制本、专科生近8000人。学科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根据地方师范大学生源特点,以学生成长为导向建立起集“二次分流”“三条成长路径”“三个培养阶段为一体”的“233”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起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并积极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科还不断加强同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家级会议,广邀海内外专家到学院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选派师生出校交流,并与英国知山大学等合作举办本科生教育项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保持较好稳定,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屡创佳绩,教学科研平台和成果不断丰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编辑:毛宇、何瑶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