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科建设 > 正文
“聚焦学科建设”(13):外国语学院:抓机遇 强特色 探索务实发展道路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阎杰 日期: 2010年06月28日 12:55 点击:

外国语学院本学期在强化本科日语、英语专业建设的同时,探索研究生办学新模式,以践行领导班子“三年履职计划”和制定学院“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探索务实发展道路。

 

日语系对外文化交流“开花结果”

“6月20日,首届日本文化节将在图书馆广场开幕”,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谦说,“本次日本文化节是我院日语系建系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

届时,日语系将邀请日本驻渝领事馆官员、在渝工作的日本友人、兄弟院校日语系学生同我校师生共同参与包括观摩日本茶道表演、寿司制作等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活动。同时,文化节期间还将展演日本剧《大奥》,表演日本舞蹈等。

本学期,日语系在校领导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下,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今年4月,由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中日交流中心设置的“日中交流之窗”落户我校日语系。根据项目协议,日方将以提供书刊、音像资料的形式,增进日语系师生对日本的现代文化、社会现状和风俗文化的了解。

今年5月,我校与日本广岛文化学院大学正式签订交流协定。在协定中,两校达成了学生互派、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合作开展科研学术交流等合作项目。

针对日语系本学期对外交流的一系列“动作”,陈书记表示,学院通过搭建这些平台,要让这些平台发挥“桥梁” 的作用,切实提升日语系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办学走务实培养路径

该院下设英语(师范)、英语(非师范)和日语三个本科专业。

陈书记介绍,英语(师范)专业是该院一直在打造的重点、支撑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在川渝两地具有较强竞争力。而英语(非师范)专业要走“英语+X”的特色办学之路。在实践环节,目前该院已与印度NIIT公司开展合作,按照“英语+信息技术”的模式对英语(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培养。

“日语专业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师资问题”,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方路表示,该专业日后面临申报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的任务,其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针对日语专业缺少既懂语言又懂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的现状,陈书记开出两剂“药方”。一是要求该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带任务、有方向”地进行深造,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好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二是鼓励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某方面专业课程。

陈书记、王副院长都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要实现优化升级,实现“老中青、高中低”的合理搭配。

 

研究生招生再获丰收

今年外国语学院共招收60名学术硕士、72名专业硕士,据陈书记介绍,该院招收的学术型研究生均为第一志愿招生。

该院研究生办学开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点和一个专业硕士点。近期,其重点工作是要积极申报翻译硕士点和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力争申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看到研究生招生喜获丰收的同时,该院领导也查找不足,思考着优化措施。

由于国家近年来鼓励高校扩大专业硕士招生比例,该院日后将着力发展相关硕士点。王方路副院长表示,“学院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他说:“今年学院共招收132名硕士研究生,但导师数量不足10人,导师工作量过大,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此外,陈书记提出,“今后学院的硕士点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的人才要满足市场需求。”

 

学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5月末在重庆永川举行。期间,外国语学院6名同学担任外交使节团活动志愿者,成为整个“茶旅节”唯一服务于外交使节团的志愿者队。

该院努力将学院特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打造了该院的品牌活动——“外语节”,并已成功举办9届。王方路副院长说:“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可以吸引外教和留学生参加相关交流活动。”

据介绍,该院学生工作已取得了以下几点有益经验:一是扎实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长抓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三是积极参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四是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

 

补齐科研工作短板

今年4月,在该院“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该院领导提出“我院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科学研究方面”。就此,王方路副院长向记者分析了具体原因。

他说:“从主观原因看,学院年轻教师较多,平时教学工作时间较多,没有足够时间做好科研工作;从客观原因看,学院为教师提供的平台较少,例如能够发表学术文章的核心期刊数量较少。”

如何补齐科研工作的短板?陈谦书记提出,教学与科研要实现互动,学院将扶持有较好前景的科研团队与科研骨干,并力争在既定研究领域实现突破。(记者 阎杰)

编辑:刘清泉, 王军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