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理论频道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 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5年05月08日 16:23 点击:

 

 

 

 

 

 

 


 

重师委发〔201213  

 

 

   

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  

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  

 

 

各分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属各单位: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精心培育形成并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精神人格、行为规范和物化形态的总和,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是高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大学文化建设就是抓事业方向、抓学校未来、抓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强校”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创新为主线,遵循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规律,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把大学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总体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协调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机制健全,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设施及人文环境更加优良;文化育人功能显著增强,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任务有机统一,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有效增强;文化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学术创新能力、文化资源整合能力、文化精品创作能力、文化引领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文化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任务  

大学文化建设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构筑大学精神家园、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繁荣大学学术文化为关键,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打造独特人文环境为重点,以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  

二、主要举措  

(一)全面实施“文化强校”发展战略  

贯彻执行学校发展方略,全面实施“文化强校”发展战略,将繁荣和发展大学文化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文化的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和学校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工作和服务社会等各项事业始终。不断提升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要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育人水平,提高学校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能力,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软实力提供重要支撑。  

校内各单位和广大师生要深刻认识文化对于历史进步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当前国家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牢牢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我校的文化建设。各二级单位要将文化建设纳入事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举措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二)全力构建大学特色文化  

1.努力提升大学精神文化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紧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育实践,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三进”要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念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师表达”,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大力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风,努力提升大学精神文化,深入研究、挖掘、锻造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办学特色等宝贵资源,宣传弘扬、丰富发展以“自强不息,躬行师道”为核心的重师精神。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使其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共铸重师人的精神家园。  

努力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不断吸收现代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立科学民主之序,兴学术争鸣之风。不断培育师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奉献社会的思想观念。认真研究现代高等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规律,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学习培训,做好吸收转化工作,努力提升教育及管理水平,用优秀的大学文化培育栋梁、滋养学术、振导社会,自觉担当起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2.健全完善大学制度文化  

制定完善《重庆师范大学章程》。按照现代大学办学规律,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从制度文化建设的高度,制定完善《重庆师范大学章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重师特点的大学制度文化。

健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治理结构的系统化设计,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努力营造科学民主、遵纪守法的大学制度文化氛围。进一步明确议事规则,完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大力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坚持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重要作用。各类学术组织和机构应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位授予、学术创新中起重要作用。要逐步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逐步推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离制度,进一步发挥教授在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3.优化改善大学环境文化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按照“物质环境人文化、精神理念物态化”原则,着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及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文化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归口管理,按照功能定位,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推进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北碚校区人文景观建设,提升文化环境的品位和底蕴,传承文化传统,彰显办学特色。进一步阐释和提炼校园人文景观的内涵,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入,规范文化阵地管理,积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好文化设施、阵地和环境的育人功能。  

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各类文化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广泛邀请学术名家来校作学术报告,不断满足师生文化需求,提高师生科学文化素养。把学生听讲座、读名著、看经典纳入学分考核体系,继续推行读书学分制,鼓励学生跨校听讲座。加大创新学分在学分制中的权重。积极举办各类学生学术活动,营造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大幅度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各类刊物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扩大刊物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大力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各类网站(页)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宣传文化的质量,使校园网成为师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加强校园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升集成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方便师生查询各类信息。加强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工作,推进校园网络、数字管理系统、移动固话信号、广播视频信号进教学区、进学生宿舍区、进教工宿舍区,学校数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4.努力塑造大学行为文化  

倡扬“博学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教风。大力倡导“志存高远、博学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术道德教育,严格师德管理,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培养教师良好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切实发挥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深入开展教风建设主题活动,宣传表彰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引导教师自觉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培养优良的业务能力。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育“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优良学风。将学风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试考核、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按照“符合规范,彰显个性,合理满足兴趣需求,服务学生素质发展”原则,规划设计各类学生文化活动、典仪活动。办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高层次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经常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结对关爱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弘扬体育精神,加强专业运动队建设和高水平运动员培育,积极参加高级别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影响广泛、贡献突出的学生社团。  

构建“责任效率,和谐奋进”的管理服务作风。切实加强机关和服务部门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效率、和谐”的工作理念,讲使命、讲责任、讲贡献,努力建设“求实创新、敬业爱岗、廉洁自律、一身正气”的工作作风,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为宗旨,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学校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作为感、自豪感。  

(三)强化大学文化的功能  

1.进一步提升文化育人水平  

贯彻科学发展观“三融入”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将科学发展观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设计、人才培养载体的构建与优化、人才培养环节的改革与创新”的“三融入”人才培养理念,将“以文化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育人功能,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社会声誉更加优良,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不断巩固学校核心竞争力。  

创新文化育人的途径。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中,体现文化育人的内在诉求,注重培育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气质。主动适应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新趋势,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教育学科专业,加快新兴文化人才培养。要加强校际交流,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各校的学科优势,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在多元特色校园文化中熏陶成长。各二级学院要在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框架下,丰富发展重师文化,探索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打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  

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育人功能。贯彻“立德塑魂,实践育人”的育人理念,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推进社会实践与服务模式常态化。通过与地方共建统筹城乡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区等方式,建立多种类型、相对固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互惠共赢的新型合作机制和实践文化,努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勤学善思、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进一步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规律。全校教职员工都肩负着文化育人的神圣职责,要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文化意识,自觉加强前沿成果及理论方法的系统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人才培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学习研究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法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习研究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高等教育育人规律与文化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学习研究做好本单位、本岗位工作的有关具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不竭思想动力。  

培养“严谨治学,协同创新”的学术素养。要引导教师弘扬科学精神,勇于学术创新,勇攀学术高峰,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的水平和质量,推出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学术成果,进一步发挥和增强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营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严谨求是、协同创新的学术氛围,努力实现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同、与人才培养协同、与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协同。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团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科研协同配合,形成科研合力,从而不断支撑学校核心竞争力。引导教师信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  

3.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大学责任使命,自觉担当起传承华夏文明,创新中华文化的重任,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自觉引领社会价值文化风尚。抢抓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发展机遇,将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坚持“融入地方发展促发展”,积极参与重庆推进文化强市的各类文化实践,不断提升学校文化服务社会的能力,以优良的文化服务彰显核心竞争力。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拓展教育国际视野,同国内外高校、有关文化艺术机构、文化名家开展广泛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境外汉语师范学院、孔子学院建设,完善汉语国际推广教育体系,加强与境外高等学校的合作,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提升学校开放办学水平,为提升教育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  

鼓励师生投身文化创新创造。要整合全校文化艺术教育专家学者资源,培养以领军人才、文教名人、文艺骨干为梯队的学术水平高、学科构成合理的高层次文化教育专家学者队伍,大力培养“五个一批”人才和“巴渝新秀”等文化人才。引导师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精心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力争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相关业界重大奖项,使师生在文化创造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提升大学文化的影响力、引领力、渗透力。  

加强和改进校友工作。校友的社会声誉是评价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校友对母校的认同程度是评价大学的重要标尺。要健全校友工作网络,开展好重师校友会各项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和挖掘校友在传承弘扬重师优秀文化传统、提升核心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编辑好《重师印记》,充分宣传展示校友风采,凝聚校友的智慧和力量。定期组织优秀校友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发挥其对学生的示范激励作用。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精神文明及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主要校领导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成员,统一领导和指导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相关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学校要建立以校内外专家、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咨询委员会,对文化建设提出实质性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为文化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学校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各二级学院要全面负责实施本学院的文化建设工作。校属各单位应明确文化建设分管领导,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落实。  

(二)创设有利条件  

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切实解决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校、院(部门)两级要安排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对大学文化建设给予支持。加大文化、艺术专业教师及管理干部的配备培养力度,努力建立一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高尚、文化底蕴深厚、结构合理、适应学校文化建设需求的文化工作队伍。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奉行“举旗、为民、敬业、创新”的价值取向,努力追求德艺双馨。  

(三)营造良好氛围  

要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地建设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重庆师大报》以及橱窗、展板、LED显示屏、黑板报等宣传文化阵地,打造精品节目,建设品牌栏目,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加强对繁荣和发展大学文化的宣传报道,认真凝练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四)构建考评体系  

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制定年度文化建设计划,分步实施。定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考评检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推进大学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强化大学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全员工程、系统工程、远景工程。全校上下要深入研究国家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传承创新优良办学传统,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与优势,推动大学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全体师生员工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高度负责态度,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求实效、出成果、上水平,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  

2012 611  

 

 

 

 

 

 

 

 

 

 

 

 

 

 

 

 

 

 

 

 

 

主题词: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重庆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主动公开  

2012 612 印发  

 

 

 

编辑:张敬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