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学院经纬 > 文学院 > 正文
首都师大王德胜教授做客文学院
来源:文学院 作者:陈阵 日期: 2014年10月04日 16:42 点击:

9月27日晚7:00,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美学硕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王德胜教授做客我校文学院,做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专题讲座。文学院副院长王有亮教授以及研一,研二学生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由我校文学院教授贾玮老师主持。

讲座开场,王教授就开宗明义的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议题的本身说起,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中国学者赶时髦的译介西方当代学术话语,而是在感同身受中国文化具体实现基础上,积极寻求美学话语转型的选择。“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从三重维度进行阐述,一是“一战”以来出现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亚文化;二是将生活转化为艺术品的谋划;三是充斥当代日常生活符号的影响之流。而在都市消费文化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正是处于第二与第三个维度的汇聚点上。其次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表征上,王德胜教授认为,日常审美化已经不是西方消费特有的文化现象,至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消费发达的中国都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越来越多的的艺术元素,时尚,设计和文化影像不仅融入了生产与包装,而且整合进购物中心,休闲娱乐会所以及城市建筑群。其次许多大城市自发或者有规划的出现如北京798,宋庄,上海M50等艺术聚集区,他们正在完成有艺术中心向消费中心的身份转变。再者是“新型文化媒介人”族群的大量出现,都说明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出现。而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关系方面,王教授认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关注,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特定延续与深入。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也经历着和西方发达社会相似的审美文化世俗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变。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艺术与日常生活日益趋同的美学,已经向经典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感性二者关系上,他认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非简单的西方理论话语转移,它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实以及审美泛化镜况有着内在的契合关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提出,搭建了美学与日常生活对话的桥梁,使之美学可以超越艺术界限去关注世俗生活本身,通过表述,阐释和评估消费文化语境下人的日常生活实现对当代生活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

讲座的最后,王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再次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这一议题谈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王教授的讲座诙谐幽默,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我们既叹服于王教授的学术视野,也折服于王教授的博学多识。讲座就在这样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了。

编辑:李若岩, 何瑶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