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华龙网:关注高水平本科教育·大学校长系列访谈②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以“三维核心能力”为导向 深入推进一流师范专业建设
来源:华龙网 作者:华龙网 日期: 2018年11月20日 14:59 点击:

编者按: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工作的历史定位及其使命,并对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等主流媒体推出“关注高水平本科教育·大学校长系列访谈”栏目。今天邀请到的是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泽扬,围绕如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等进行深入访谈。

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不断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形成了“瞄准卓越水平、对接岗位需求、核心能力导向、实施精准培养”的教师培养理念,明确了“ 德行涵育能力过硬、职业基础能力扎实、专业特需能力卓越”的教师培养目标,形成了 “三维核心能力”导向下的“3-433”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该模式统整了教师人才培养的 “四类培养路径”、“三大课程模块”和 “三大协同机制”,既体现了“三维核心能力” 目标定位的精准,也体现了分类培养路径的精准,还体现了质量保障监测的精准。

关键词:三维核心能力

开展“卓越教师”精准培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华龙网:近日,重庆师范大学《“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请周校长介绍一下这一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在“三维核心能力”导向下,如何实现“卓越教师”的精准培养?

周泽扬:《“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这项成果主要围绕“未来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质和能力”等根本问题,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未来教师特别是卓越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质和能力?按照中央的教育要求,不仅自己要热爱党、祖国和人民,还要具备教育引导学生政治认同、价值塑造、人格养成、品行发展的综合育人能力,所以,首先要具备德行涵育能力。其次,要具备职业基础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然后,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具备不同的专业特需能力。例如,幼儿教师的能教善保能力、才艺展现能力,小学教师的课程融合能力、艺体活动能力,中学教师的学科实践能力、知识深化能力,特教教师的教康整合能力、个别教学能力。

在“三维核心能力”的导向下,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的问题,精准实施四类培养路径:幼儿教师实行“每日一刻、每周一园、每月一研、每期一赛、每年一文”的“5个一”养成性培养; 小学教师实行“全科”培养;中学教师实行“驻校”培养; 特教教师实行“教康融合”培养。

针对核心能力聚焦不够的问题,我们将德行课、技能课、专业课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本位,重构课程门类,编制课程标准,实行精准培养。比如,拿学生实践实习来说,以前我们只集中在某个时段来开展实习,现在整体设计四年一贯制养成性实践教学体系,实施“16+2” ,即除了集中实习的那个学期以外,其余每学期还安排两周时间专门用于学生集中见习或实践实训,如师范生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训练、非师范生竞赛训练,以及其他各类形式的实作实训等,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协同育人机制不畅的问题,形成了行业、专业、团学协同作用的立体化实践育人机制。行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22个区县战略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UGIS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联盟或卓越教师U-S协同平台。专业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模拟课堂、技能竞赛、见习实习、毕业创作为一体的专业协同体系。要求形成性评价不低于40%,开展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和累积转换,建立能力认证免修制。团学协同育人机制,融合青马引领、典型示范、党员承诺、实践求真和朋辈互喻于一体,开展“五元同育”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两轮驱动”+“三驾马车”+“三大板块”

华龙网: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不断强化师范教育特色,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在教育办学过程中,如何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特色的做法和经验是什么?

周泽扬:重庆师范大学作为重庆市市属高校唯一的师范大学,拥有60多年的建设历史,在多年的发展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办什么样的学,怎么办学”的问题。针对师范教育,分类推进卓越中学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实行 “中学驻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实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实行“高校—幼儿园联合”培养模式、特殊教育专业实行“教康融合”培养模式、中职教师培养实行校地、校校、校企、校所协同培养模式。

针对非师范教育,以社会经济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引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为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也许不会到基础教育战线当老师,而是到其他行业工作,那就要求非师范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那么,我们办专业的着眼点在哪里?那就是接地气!如何接地气呢?如数学科学学院实行多渠道分类培养,开设“121中美人才实验班”“人工智能实验班”“拔尖人才实验班”等;经济管理学院实行“政产学研”四位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地理与旅游学院实行基于二元联合STEPI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城乡规划专业实行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艺术教育(空乘与礼仪)与企业合作实施“2+1+1”培养模式。在与行业、企业乃至海外的合作办学中,学校不是简单地搭建合作办学平台,而是着重强调要对接行业核心能力标准,了解相关行业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关键词:以本为本

打造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一流专业

华龙网: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的思想,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的?

周泽扬: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那么,高等学校如何把本科教育做好呢?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本为本”,抓好本科教育。没有一流的本科,就谈不上一流的教育。学校加强本科教育建设,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一批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一流专业,加快建立专业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着力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一批示范课程和优质教材。着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体现课程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力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专业自评机制、专业预警和减停机制,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巩固审核评估成效,强化持续改进。

关键词:四个回归

从顶层设计到教育教学,关注人才培养全过程

华龙网: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对此,结合贵校办学特色,谈谈贵校在推进本科教育方面,是如何回归的?

周泽扬:“四个回归”包括教育教学工作的回归、教师职责的回归、办学目的的回归。最近,高等教育提出“四个回归”非常重要,这也反映出高等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是培养人才。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积极参与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在推进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最应该注重人才培养。举个例子,学校由于考研教室不够,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了一个能容纳400多人的自习室;由于重庆天气太热,我们也正在推进安装公用教室的空调,这些都体现了作为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如何从师生的角度出发,一切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

当然,这些都远远不够,还涉及到更高的顶层设计,那就是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关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我们学校在推进“四个回归”方面,不断优化人才综合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工程项目200多项。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形成了国、市、校三级优质课程体系,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构建了三位一体养成性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近百项。

关键词:教育初心

从教30余年,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华龙网:1982年,你从西南大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走上讲台,这一站已经有30多年了,最后,结合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请你谈谈教育初心和梦想。

周泽扬:毕业留校任教以后,特别是2004年调到重庆师范大学以来,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观念逐渐强化。在学校工作的这几十年,特别是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以来,自己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例如,推行新生提前军训制度、推动学生社团活动、关注学生课内课外成长环节的衔接、尽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等等。应该说自己关注和推进的对学生有益的所有事情,均源于自己的初心和情怀。

重庆师范大学拥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教育传统一脉相承,我们为川渝特别是为重庆培养了大量骨干教师和校长,毕业生中也诞生了院士、杰出公务员、杰出企业家。我衷心希望我们这一代重师人能够培养出更多在各行各业勇担重任的骨干和精英,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简单的梦想。作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我衷心希望看到,也一定相信,我们学校会发展成为与直辖市地位相匹配的有实力、有水平、有地位、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相关链接:华龙网

编辑:何瑶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07 - 2010 CQNU. All Rights Reserved